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聚焦 > 正文

SpaceX发射失败 30亿美元没了?此前才拿下中东10亿美元融资

2023-04-22 05:24:10 科创板日报记者

《科创板日报》4月21日讯(记者 陈美)4月20日晚间,SpaceX星舰首次发射失败的消息登上热搜。


(资料图片)

尽管此次发射失败,但马斯克仍表示,祝贺SpaceX团队进行令人兴奋的星际飞船发射测试,并称学到了很多东西,下一次测试将在几个月后。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发射前SpaceX已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7.2亿美元,出资人为中东资金。

中东资金投资10亿美元,SpaceX两年估值翻3倍

推迟了2天发射的SpaceX巨无霸航天器星舰,昨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星基地起飞。但升空4分钟之后发生爆炸,星舰首次飞行以“失败”而告终。

根据马斯克发布的星舰造价,高约120米的“星舰”(Starship)价值约30亿美元,发射失败意味着马斯克损失“惨重”。不过,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兵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没有把发射台炸掉,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发射前,SpaceX就把目标定为不炸掉发射台。星舰成功离开地面说明SpaceX一级发射技术没有问题,而此次星舰技术比较颠覆,包括材料、发动机都是新的。一级发射完成说明星舰发射技术可靠,至于二级分离的失败则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比如控制系统,飞行参数等。”

作为马斯克旗下最有科技含量的公司之一,SpaceX自诞生以来已发生过多次融资。

发射前,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和阿联酋的阿尔法・阿布扎比(Alpha Dhabi)参与了SpaceX最新一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估值接近1400亿美元,对比可查询的2年前SpaceX约2.5亿美元融资,SpaceX估值已从360亿美元,翻了近3倍。

在中东资本注资前,1月SpaceX还进行了7.5亿美元的融资。出资方为美国私人风投公司,据悉,该人士曾与创始人基金、红杉资本、Gigafund等投资公司一起支持SpaceX。

值得一提的是,安德里森·霍罗威茨也是马斯克斥资440亿美元并购推特的共同投资人。

人均花费5000万美元,三位富豪搭乘SpaceX飞船上天

SpaceX在融资路上之所以有这么多资本参与,主要还是SpaceX之前的成功探索。

从猎鹰火箭、龙飞船,再到星链、星舰,马斯克用20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航天帝国。2018年,猎鹰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由此开启马斯克的宇宙太空之路。而猎鹰火箭的早期资金,来源于马斯克1亿美元的私人资金和其他投资人1亿美元的资金,以及NASA的4亿到5亿美元资金。

之后,SpaceX牵头研发了龙飞船,它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商用太空飞船之一,研发成功后三位富豪也为龙飞船买单,开启了个人的太空之旅。这三位富豪,分别是美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贾里德·艾萨克曼,以及日本富豪前泽友作,他们人均花费5000万美元来登陆太空。

再看星链。SpaceX在过去两年里成功发射了新一批星链卫星,并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从2020年开始工作。

自此,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梦,一步步实现。

由于火箭造价不菲,马斯克的个人资金也不可能完全跟上,火箭回收技术助推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之路。马斯克通过火箭主发动机关闭,通过自身推进器缓慢地返回地面;进一步精确降落,找到火箭降落位置,实现火箭的回收以降低成本。

东方富海合伙人王兵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国内商业航空赛道中,还没有人研发出可回收的火箭。“国内的民营火箭发射公司尽管能发射成功,但大多是单次发射,单价成本较高,火箭也不可回收,进而规模不大。”

“但在遥感、通信领域,火箭卫星发射已有较大市场需求。”王兵称。

国内赛道已有10只独角兽长成,总估值超千亿

马斯克聚焦的太空探索产业,国外早已兴起。不仅是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旗下太空探索公司蓝色起源,也完成过多次载人飞行。

在国内,《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2022年与商业航空融资有关的事件超过60起。2023年以来也有9起,金额接近30亿元人民币。

它们分别是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商氦星光联科技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永徽资本、紫金港资本、创享投资、东证创新、远瞻资本入股;卫星通信产品研发商屹信航天完成B轮融资,金额未披露;上市公司星网宇达6亿元定增,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常春藤资本等参与。

截至目前,2023年以来,卫星通信产品研发商融资次数最多,其次是伺服系统研发设计商和航空航天领域锻件产品生产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融资中有2笔是上市公司定增,即星网宇达和三角防务,其余一家是Pre-C轮融资,该公司是宇航推进系统供应商及航天飞行器提供商。

今年以来国内商业航空融资事件

就国内商业航天赛道来说,王兵认为,由于需求大且比较重要,赛道整体保持活跃。但相比SpaceX,在技术上固体发射火箭较多,液氧发射火箭较少。除了机构入场,科研院所也是牵头主力,两大航天集团也不约而同成立子公司。

截至目前,记者了解到,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已涌现出长光卫星、银河航天、蓝箭航天等10家独角兽,其总估值达到1038亿元,主要分布在火箭发射和卫星制造领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预计突破1.5万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