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聚焦 > 正文

增效带来内生动力,蓝思科技一季报延续2022年扭亏之势

2023-04-26 17:48:16 银柿财经

4月24日,蓝思科技(300433.SZ)披露2023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9亿元,同比增长5.41%,实现归母净利润6454.86万元,同比增长115.69%。此前,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内实现营业收入466.99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归母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增长18.25%。

资料显示,蓝思科技主营业务为中高端视窗防护玻璃面板、外观防护新材料、电子功能组件、整机组装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除了智能穿戴设备,公司产品还可用在消费电子多个细分领域。

增效举措带来内生动力,业绩加速恢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内,蓝思科技经营稳健,基本面良好,业绩加速恢复。据公司年报显示,蓝思科技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环比增长近十倍,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增长达到16.89亿元。利润增长的同时,蓝思科技销售毛利率也逐季回升,2022年内,从一季报中11.24%增加至三季报中16.70%,全年毛利率达19.21%,经营效益有所提升。

对蓝思科技而言,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2022年内,为巩固公司技术领先优势,蓝思科技持续增加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核心技术方面的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21.0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51%。

报告期内,蓝思科技新申请专利112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73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新申请软件著作权10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2158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实用新型专利1646件,外观设计专利141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92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化、智慧园区、企业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2022年内,蓝思科技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得益于管理层及时采取的系列创收、降本、增效举措为公司带来内生动力。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81亿元,同比增长52.02%,期末资产负债率相较年初有所下降,抗风险能力提升。

具体而言,蓝思科技采取创收、降本、增效举措包括,在保持已有业务规模基础上,全力争取新客户、新项目落地。同时,坚定落实强化优化措施,较好地推进了年度的研发创新与导入、业务垂直整合与协同、工业互联网自动化、供应链资源优化、园区精益生产提升等工作。此外,公司继续创新变革,强化内部管理,倡导开源节流,竭尽全力完成客户交付的任务。

自2019年以来,蓝思科技致力于产业链垂直整合。蓝思科技积极布局原辅材料、专用设备、智能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培育或投资了蓝思智能、蓝思集成、东莞蓝思、越南蓝思、蓝思新材料、蓝思智控、穿戴隐形巨头豪恩声学等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子公司或业务模块。

此外,蓝思科技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在保持已有消费电子结构件(玻璃、金属、蓝宝石等)业务规模基础上,加码扩张产品矩阵,加快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头显等)、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整机组装等新领域。

通过垂直整合,蓝思科技目前已经具备了ODM、模组、结构件生产制造能力,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与高端智能汽车领域智能终端视窗与防护功能组件的ODM企业。

多领域业务齐头并进

目前,蓝思科技的主营业务涉及中高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业稳扎稳打,新业务拓展顺利。

过去一年,蓝思科技新能源汽车业务高速增长。据悉,公司2022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35.84亿元,同比增长59.41%。同时,公司与头部新能源汽车已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新开发客户中包括蔚来、理想、比亚迪、小鹏等,以及传统汽车品牌,例如保时捷、宝马、奥迪、现代等,报告期内,公司汽车客户数量增加至三十家以上。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31%,零售渗透率达34.2%。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1.7万辆,同比上升35.2%,环比增长24.5%。同时,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预估,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包含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可达1451万辆,同比增长36.2%。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情况下,蓝思科技业务持续扩展可期。2023年,随着供应链库存出清走出底部,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将会释放,公司新能源业务有望进一步获益。

就智能穿戴领域而言,蓝思科技是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最早开始对光学、结构件及功能件模组开展研发、创新的企业之一,已有量产产品落地,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全球优质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已和市场上的几大头部客户有合作,获得多项客户订单。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最新统计,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无线耳机等)出货量已达到5.34亿台,同比增长20%,预计2024年智能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可达6.32亿台。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2021年全球AR/VR头显市场同比增长92.1%,出货量达到1120万台,预计2022年出货量同比增长46.9%,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35.1%。

同时,智能穿戴领域利好频传,此前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

智能穿戴赛道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蓝思科技或可从中获得进一步增长点。

除新能源汽车业务及穿戴智能领域,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行业也有深厚积淀。公司是消费电子行业外观创新变革的引领者,掌握视窗及防护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属等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工艺诀窍,并在该领域持续创新。

据披露,蓝思科技在2021年内完成对泰州园区股权收购、并建立金属研发中心及团队,对消费电子金属结构件、汽车及新能源相关金属部件进行持续研发。旨在提升产能效率,并进一步丰富产品与销售结构。2022年年报中显示,泰州园区新老项目交付状况较好,市场份额提升,产能效能提升,内部管理改革、成本优化取得成效,营收极大改善。

此外,蓝思科技的高端折叠屏业务有望在2023年实现快速增长。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4%,随着国内厂商的陆续入局和产品选代,预计2023年会迎来爆发,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超过550万台。随着折叠手机加速渗透,蓝思科技高端折叠屏业务或将在下一波换机热潮中展现出业绩增长韧性。

蓝思科技曾在投资者互动问答中表示,泰州子公司从事消费电子精密金属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组装,产品涵盖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整合关键技术与制程的一站式全方位解决方案。

2022年内,蓝思科技还积极研发、制造、应用自动化设备,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升级。同时,通过将生产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公司以“智造”加速公司产业升级。

从资本市场表现方面来看,蓝思科技股价企稳回升,自2023年以来,股价区间涨幅接近20%。但同时,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低估,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消费电子指数(801085.SL)的PE(TTM)中位数是30.29,而指数目前最新PE仅为28.04,处于历史低位,同时显著低于电子(801080.SL)板块整体PE水平44.93,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估值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有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业绩好转和未来多元业务潜力不断释放,蓝思科技具备低估值属性和较高投资价值,公司在新能源汽车、VR赛道的表现值得期待。在消费电子多个细分领域景气度向好情况下,蓝思科技估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